發條橘子 A Clockwork Orange
《發條橘子》看完後,追了好幾篇影評,有幾篇深有所感。
國家以消滅罪惡為名義,剝奪人為惡的能力,所造就的,是不是真的良善社會?
如果說希特勒,是高舉國家民族利益大旗的邪惡,那主角 Alex ,代表的是一種更純粹的邪惡:出生於良好家庭,愛聽古典樂,沒有什麼陰影創傷。他任意施暴、性侵、殺人,只為宣洩喝了加料牛奶後情緒高漲而已。
一次失風被逮,被判14年重刑。在獄中兩年 Alex 生不如死,聽說了政府的實驗性治療計劃,兩個星期就可以讓他變好人出獄,迫不及待參加了計劃。
實驗治療計劃是單純的行為制約:強迫 Alex 看大量的暴力、性侵影片,搭配強烈的身體不適,日復一日。兩個星期過後, Alex 已經成了一個只要動念暴力性慾,就生不如死,無法為惡,被閹割的「好人」。
Alex 出獄後,家中已經沒有容身之處,只能流落街頭。他接連碰到以前被他暴力對待的人,一一反過來對他施暴,他都無力反抗,只能跳樓求死。醒來後政府官員來找他,答應會治好他的傷,給他一份高薪的工作,表彰政府成功「消除犯罪」,把一個壞人改造成了一個好人。
在整個過程中,只有監獄神父提出了質疑:「這孩子並非真的有選擇。他停止做錯事,失去了道德選擇的能力。」
神父這句話,點燃了全片唯一的燭光:善惡是自由意志的選擇。失去了自由選擇的意志,人還能為人嗎?可惜這點燭光,馬上就消逝在政客和社會的利益中。政客所希望的,是消滅罪惡,贏得民心。至於社會是真的變良善了,還是只是被剝奪了為惡的能力,無法為惡,只剩乖乖聽話的選項,他們並不在意。
片名《發條橘子》取自倫敦東區的諺語:「像發條橘子一樣怪異 As queer as a clockwork orange 。」外表是一般的橘子有機物,但剝開裏面,瓣肉卻是無機的發條齒輪。就像治療後的主角,外表仍然是個人,但內在已經被改造成失去自我意志的無機機器人了。
導演庫柏力克描述本片是「一齣社會諷刺劇,質問行為學派與心理制約是否可能成為極權政府的新式危險武器,將公民變成聽話的小機器人。」
《發條橘子》即使在近五十年後的今日來看,依然十分諷刺。極權國家中國,以消滅罪惡為名,裝設大量的監視攝影機,使用大量的網路監視工具,在新疆建立大量的再教育營,剝奪所謂「壞人的為惡能力」,造就了一個無法為惡的無機物社會。國內很多人,對中國消滅罪惡的鐵腕作風,心嚮往之。臺灣也有許多政客名嘴(如朱某),整天在媒體上大談嚴刑峻法消滅罪惡,謀取自己的名聲地位,對於社會是不是真的變良善了,還是只是造就一群無法為惡的無機物機器人而已,他們並不在意。